【校企校地合作】法学院地方立法理论研究课题组作 《设区的市“小快灵”立法研究》结题报告
8月17日上午,在漳州市地方立法理论研究课题(2022-2023年度)结题报告会上,法学院副院长姜宇副教授代表课题组作了《设区的市“小快灵”立法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会议由漳州市人大法律研究中心组织,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农经委、教科文卫等有关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基层联系点负责人、地方立法理论研究骨干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同志参加会议。法学院副教授陈雪琴、办公室主任杨伦桂一同参会。
会上,姜宇从课题研究工作背景与进度、研究报告内容、评价与展望三个方面对《设区的市“小快灵”立法研究》课题进行结题汇报。
姜宇指出,“小快灵”立法理念日渐深入学界和实务界,相应的立法实践探索不断开展,“小快灵”立法“精准”“高效”和“灵活”的优势愈加显现,与设区的市立法定位高度相合。作为法律体系“毛细血管”的设区的市,漳州市如何利用好“小快灵”立法形式,提升立法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学界和实务界应认真对待的重要论题。
为此,课题组于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推进梳理学术文献、检视立法实践、确定研究框架、完成开题报告、撰写修订研究报告等各项工作。经研究,课题组认为,设区的市“小快灵”立法可从立法功能定位出发,平衡其中所蕴含的三大重要关系,最终形成可行的设区的市“小快灵”立法内容、体例、体系化考量方案。
该课题研究报告获得了国内多位立法专家的肯定。同时姜宇还强调,可继续不断延展和深化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和优化立法工作。
漳州市司法局、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有关部门同志及地方立法理论研究骨干的成员代表现场进行了交流发言,对课题研究报告发表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法学院作为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以来,开展了多项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工作,《设区的市“小快灵”立法研究》是法学院的又一重要成果。与会同志给予了研究报告高度的评价,大家认为研究报告立足漳州实际,对设区市的“小快灵”立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充分的论证,重点突出、主题明确、框架合理、逻辑性强、表达清晰、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并对漳州立法实践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对地方立法实践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这充分发挥了法学院作为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的“智库平台”作用,推动地方立法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有助于不断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和效率。
撰稿&摄影: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