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与漳浦县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五期学者茶座 共话“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法治之道
7月22日,法学院与漳浦县人民检察院在漳浦县人民检察院会议室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五期学者茶座,以“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法治逻辑与制度要义”为主题,展开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术盛宴。活动由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罗芳副教授主持,法学院副院长姜宇副教授担任主讲人。来自高校、检察机关及法律实务界的6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探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路径。
交流会伊始,漳浦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艺杰,法学院院长王思杰教授分别致辞。许艺杰指出本次学术交流是检校“联学共建”的重要契机。他强调,要以交流为基,把高校的前沿理论与检察实践中的鲜活案例双向打通,实现“理论—实践”螺旋式提升;以连接为要,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共研热点课题、共享案例资源库,形成优势互补的协作共同体;以共建为魂,在专家指导下把个案监督升华为系统治理,推动政治、法律、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共同培养既懂法理又通实务的复合型法治人才,为法治事业注入活力。
王思杰院长向漳浦县人民检察院的精心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指出此次学术交流会旨在通过理论与实务深度碰撞破解司法实践难点,依托“学者茶座”品牌促成学院研究成果与检察需求精准对接。王思杰还简要介绍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及法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并表示期待与漳浦县人民检察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共研理论课题、共享案例资源库;同时依托学院“法律教育与教育法学”品牌,为法治宣传、人才培养与课程开发提供智力与师资支持,共绘地方法治新篇章。
主讲环节,姜宇副教授系统解析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法治逻辑与制度要义。姜宇副教授指出该法的逻辑起点是规制“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以矫正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所处的形式上或实质上不公平的处境,发挥法律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在制度层面,姜宇副教授详细解读了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和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核心内容。结合丰富的司法实践案例与经济数据,详细阐释了各项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机制与成效。
与谈环节气氛热烈,上海政法学院生命法研究中心主任杨彤丹副教授,漳浦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郑巧玲、第四检察部负责人阮毅明,以及法学院地方立法和公共法律事务研究服务中心执行主任陈雪琴副教授、黄洁副教授参与与谈。各方围绕法律条款落地、营商环境构建、检察机关职能、政企沟通机制完善、民营经济权益保护等理论与实务问题深入交流。
此次学术交流活动多主体参与、多维度探讨,通过姜宇副教授的专业分享以及各方的深度交流,不仅提升了检察人员和法学院教师们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认知水平,更为今后在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研究中准确运用和深入研究该法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为推动民营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学术交流会期间,法学院参访团在许艺杰的陪同下,首先走进办案工作区,在检察人员引导下直观了解检察机关职能定位及司法办案程序;随后前往党风廉政教育基地,通过现场讲解、图文展示与案例剖析,系统回顾党风廉政建设历程,并学习近年查处的典型腐败案例;最后来到检察工作现代化实践展示馆,通过多媒体与实物展陈,近距离感受新时代检察工作现代化成果,对“四大检察”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撰稿:法学院 摄影:法学院&漳浦县人民检察院